《中国家规》以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为背景,以历史人物小传为框架,用50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撼动人心的历史故事,为我们全景展示了2000多年来,中华家风家训家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人文魅力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家风、建立美好家庭,从中汲取规矩意识,纪律意识非常有益。
强调家国情怀是本书的亮点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青年时代“划粥断齑”,勤奋读书,换来千古绝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。范仲淹出生穷苦,一生忧国忧民,但对物质要求很低,对家人更是把“先国后家”的要求放在第一位。在范氏家训中,他叮嘱后人要志存高远、勤俭节约、遵守规矩、和气做人、清白为官。范仲淹有四子,皆德才兼备,当了朝廷重臣,口碑极好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,“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”,通读全书,让我深刻感到,家是国的基础,国是家的延伸,家国同构,家国一体。
突出家庭信仰是本书的特点。北宋大儒张载的故事,为我们深刻诠释了家庭信仰的力量。张载,字子厚,取名于“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自小受家庭熏陶,渴望为国效力,21岁被范仲淹赏识,弃武从文,致力于理论研究、讲学授课,培养了诸多国之栋梁。他将一生的信仰诠释为著名的“横渠四句”,即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这简单的22个字,不仅表达了张载一人一姓的宏大理想,更成为此后千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终极愿景。张载的家规家训已经跨越千年的岁月,却历久弥新,犹如精神食粮,绵延不绝地哺育着人们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更应坚定理想信念,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,不断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汲取科学的智慧和信仰的力量。
聚焦廉洁家风是本书的重点。通过阅读了解到,被康熙誉为“天下第一廉吏”的于成龙,为官二十年,始终恪守“清慎勤”,官至两江总督,每日却只吃青菜稀饭,被百姓称为“于青菜”,病逝后,家无余财,百姓纷纷“罢市”“ 哭巷”,焚香祭奠。于成龙树立的廉洁家风深深影响了整个于氏家族,其子于廷翼、长孙于淮等人均继承其遗风,从明朝景泰年间至清乾隆中叶的320余年里,于氏族人中,担任各种官职的有30多人,始终遵纪守法,成为佳话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调研时指出:“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,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。……党员、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、勤俭齐家、干净做事、廉洁从政,管好自己和家人,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。”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要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自律,在家庭中起到表率作用,将家国情怀、人生信仰、勤廉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,以书为镜,照亮每位家庭成员的前行之路,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,血脉延续,发扬光大!
责编:欧阳福长
来源:株洲市直机关工委